学术研究
-
杨晓萍 潘炫辰|缪篆创作与古籍题署的交相互动——以陈鸿寿、赵之琛为中心的考察
内容摘要:清代浙江书家大量地参与古籍题写,尤其陈鸿寿、赵之琛,与金石书画圈的师友相互启示、影响,形成嘉庆、道光年间以浙江地区为缪篆创作与古籍题署的中心,推动了缪篆的兴盛及其与古籍版…
-
魏广君:当代篆刻艺术发展的可能性探讨
刀法新境和谱系架构 ——当代篆刻艺术发展的可能性探讨 ■ 魏广君 当代篆刻艺术转型中面临的谱系架构问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亟待解决的。近现代篆刻艺术在审美意蕴统摄下,经历了各种具体…
-
新中国新发现书法主题先秦古文字材料
一、西周何尊 何尊(He Zun,ritual wine vessel),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
-
王九玲|从董其昌题跋看其书学思想
题跋是书家书写实践、书法研究和交游的印证,大量重要的审美理念蕴藏其中。现存董其昌书法数目庞大且真赝难辨,想要从作品的角度探究董其昌书学思想,题跋是上佳的选择。许多耳熟能详的观点,其…
-
雷德侯:中国书法的审美维度与社会功能
中国书法的审美维度 与社会功能 雷德侯 著 吴秋野 译 本文选自《中国书法》2024年第4期P156-160 中国人在政治与文化传统上的凝聚力令人惊奇。直到今天,两千多年来,中国一…
-
李啸 | 赵之谦书法的融通与创变
【编者按】 “朗姿玉畅——赵之谦特展”自去年12月初在浙江美术馆开展以来,备受书画艺术界关注,好评如潮。展览期间,江苏省书法院组织全体创作人员,分批赴杭州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并研讨交流…
-
中国书法的审美维度与社会功能
中国人在政治与文化传统上的凝聚力令人惊奇。直到今天,两千多年来,中国一直保持着它的领土、它的政治与社会制度、它的语言与书写系统以及它的艺术传统。从社会学意义来说,这种凝聚力是通过受…
-
刘东父 周询:四川兵工厂、造币厂的创立
【作者简介】刘东父(1902-1980),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人,出身于诗礼世家。其曾祖刘沅(字止唐),著名经学家;祖父刘桂文(字云坳),晚清进士;外祖父李汝南(字湘石),著名书画家…
-
《中国书法报》赵之谦篆刻作品专题
导读 赵之谦是晚清书画印大家。他的书法质拙朴厚,极富金石意味;他的绘画开创了金石画风,对“海上画派”有很大的影响;而他的印章边款更是独树一帜,开辟了一代新风。其边款不仅有一般印人边…
-
上博中国历代玺印篆刻馆藏印章选登
编者按:日前,上海博物馆东馆重新向公众开放。重启后的上海博物馆东馆新增陶瓷馆、玺印篆刻馆、玉器馆、货币馆等10个展厅及互动体验空间。其中,玺印篆刻馆共展出精品文物573件,首次将中…
-
“问道之旅·舒炯师生书法作品展”学术研讨会纪要
研讨会现场 2024年7月10号,“问道之旅·舒炯师生书法作品展”将在成都市政协文史书画馆落下帷幕。本次展览共展出舒炯先生师生书法作品100余幅,涵盖了篆、隶、楷、行、草等多种书体…
-
刘志超 张渝珮 | “书贵瘦硬方通神”的误读与新解
“书贵瘦硬方通神”的误读与新解 刘志超 张渝珮 摘要:梳理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中“书贵瘦硬方通神”在不同时期的解读,发现苏轼、黄庭坚、詹景凤、厉鹗、俞樾等人在对其解…
-
古今美女千姿百态|看中国画里不同时代的女性审美
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为我们了解古代各时期女性的审美观提供了直观的素材,不同时代和不同阶层的审美标准纷纷不一。 明 仇英《仙女图》 01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
古人写错字了怎么处理?
在书法书写的过程中,书写的多样性、书写者情绪和状态的不稳定性往往容易造成书写失误。古人面对书写失误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本文主要借助于1912年之前的纸本和石刻中典型案例进行简要归纳…
-
刘志超 钱欢 | 重写中国书法理论史的思考
重写中国书法理论史的思考 刘志超 钱欢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 (成都 610064) 摘要:当前,中国书法理论史存在撰写范式相对较为单一、书论内容译注缺乏准确、作…
-
蔡显良 | 从书法思想看林散之草书的特点与渊源
从书法思想看林散之草书的特点与渊源 文 / 蔡显良 摘要: 林散之的笔墨观包括执笔要“虚灵”、运笔要“活”、要方圆兼用、用墨要“润”要“熟”,其核心的笔墨观是关于笔墨关系的看法,是…
-
锐评丨书法美探索
书法美探索 文丨邓代昆 汉字书写为什么会成为一种审美对象,并发展成为我国风格独具的艺术门类,其美之凭借是什么?美之实质又是什么?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 一按照一般的…
-
于广华丨中国书法的语图“间性”及其现象学阐释
作者 | 于广华 摘 要 书法的艺术意义根植于线条形式美感,但又无法脱离汉字语义系统,文意与书意如影随形,但书法如何勾连语言与图像符号系统的问题仍悬而未决,我们还需进一步思考书法…
-
姜寿田 | 走出清代碑学——当代书法的世纪转换
从书史整体逻辑来看,清代碑学是失范断裂的歧路旁出,而与整体书史构成对立紧张乃至改写。因而在清代碑学已经过去将近两个世纪的当代,理应走出碑学时代,对碑学予以瞻顾回望与反思清理。因为清…
-
2023年四川高等书法教育论坛专家发言摘要(第三期)
2023年5月28日下午三点,由四川大学社科处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指导,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主办的2023年四川高等书法教育论坛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中华文化研究院成功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