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 | “简淡”的抵抗:倪瓒书法美学与元末文人精神的重构

640-186
640-187
摘  要:

元代书法史中,倪瓒的“简淡”风格长期被视为文人雅趣和审美格调的体现,其深层文化意义却遭遇阐释遮蔽。本文结合风格分析、社会史视角与观念史研究的方法,将其书画技法、审美理想与生命状态相勾连,揭示“简淡”实为元代江南文人在异族统治下建构的文化抵抗策略。通过考察笔墨的自我遣怀与技法层面的“简淡”意味,在诗文书画的互构中探寻文人群体的精神世界。这一研究不仅呈现了文人艺术在文化危机中的创造性转化,也表明了书法史研究由“形式”向“观念”转型的可能。

关键词:

倪瓒书法;简淡美学;文化抵抗;元代文人;精神世界

640
引  言

关于倪瓒(1301—1374)的诗文、书画研究,是学界公认的“显学”,对他的研究更是方兴未艾。研究者多采用“简远”“简古”“清逸”“冲淡”“疏淡”“古淡”等术语评价其书画风格,试图对其艺术特质进行精准定位。在古代书画理论与题跋中,更倾向以“逸”与“简淡”的审美范畴进行阐释,并衍生出“简逸”“淡逸”等复合概念。深入考察发现,这些评价体系均统摄于传统书论“自然天趣”的理论框架之下。其美学思想来源于老庄哲学中的“大巧若拙”“既雕既琢,复归于朴”,这种崇尚自然、率真、朴素的审美理想,常被用来形容书法艺术的至高境界。倪瓒“简淡”风格往往被归结为文人雅趣的自然流露,后世多评其书法“清逸绝俗”,强调其“不食人间烟火”“空灵清润之气”的精神气质。这些评价精准地把握其书风特色,然并未触及该美学特质生成的文化机制。实则,倪瓒“简淡”的选择,蕴含着元代文人面对文化断裂时的复杂心态与策略性回应,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640-188
640-189
640-190
640-191
640-192
640-193
640-194
640-195
640-196

作者简介:

张飞(1987— ),男,美术学博士,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院书法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国书法(篆刻)史论研究。

本文原载《书法学刊》2025年第2期

原文出处:书法学刊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
(0)
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25年5月20日 下午9:20
下一篇 2025年5月22日 下午11:17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