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力印象

丁力印象

清气(中国画) 2014年  丁力

  记不清是何时认识丁力的,印象里已很久了。那时他还在《淮北日报》担任领导。记得有几次去淮北,朋友相聚,他也在场,给我的印象是话不多,颇有几分儒雅之气。后来,他调入安徽省文联任文学艺术院副院长,我和他成了同事,慢慢地喜欢上他的作品。

  丁力就读于安徽省艺校国画专业,师从孔小瑜、郭公达、徐欣民、朱松发、张翰等名家,主攻山水,兼攻花鸟、人物。作品多次入选省及国家级美术展览,并获得大奖,曾在美、英、日、德等多国及国内多地举办过画展,他的作品也为国内外同行和爱好者所收藏。2016年当选为安徽省美协副主席。

  丁力的山水画特点十分明显。一是构图上重意境。在他的笔下,无论山形走势,远山密林,还是细微处的村落、杂树、云影、河流等等,都深得中国传统绘画的神韵,简洁大气,层次分明。远景有吞吐之势,气象万千;近景则浓淡相宜,意趣无穷,可谓挥洒之间,开合自如,浑然天成,山川之秀丽,意境之高远尽收画中。古人云:“笔墨之妙,画者意中之妙也。故古人作画,意在笔先。 ”丁力深得其中三昧。二是在技法上,笔墨清朗,线条灵动,注重章法,在虚实、疏密和繁简的统一上恰到好处。正如丁力所言,笔法重在处理好线与面的关系,此乃关键所在。正因为拿捏得当,他的画才有了疏淡清逸、温润古雅的意境。从这也可以看出他的朴素高古的美学追求,这也是我喜欢他的画的原因所在吧。

  丁力的画路很宽,除了山水画,他的花鸟、人物画也颇为出色。论者云其奇崛有致,推陈出新,摆脱了古典水墨写意的传统囿境,别有意境,诚哉斯言。

  我与丁力虽同事多年,但由于不是一个行当,平时交往并不多。有时在走廊上见到,打个招呼,问候一下,如此而已。后来我退休了,见面机会更少了,偶尔一两次小聚,也十分难得。去年国庆放假,丁力忽然打电话邀请我去他画室看画。因为喜欢他的画便欣然应允。

  那天来看画的朋友不少,多为省内文艺界知名人士,也算是一次难得的雅聚。画室里摆了丁力近期创作的画作,约有一百多幅,成果丰硕。我注意到,在这些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他到乡村写生所作。这类作品,我过去看到的不多,很快被吸引。在他的笔下,淮北乡村生活风貌栩栩如生,田野、河流、村舍、农家门前堆放的柴草、麦收的景象等等,无不充满生活气息,展现了勃然的生气。这类作品以写实为主,但也不乏写意之佳作,而且在两者结合上,丁力也做了一些显而易见的有益的探索。丁力告诉我,他坚持下去写生多年,这只是其中一部分作品,并有意以淮北农村写生作品为主题专门办一次画展。我极表赞成。艺术来自于生活,要想创新,必须深入生活。我写作多年,对此深有体会,而美术亦同理。丁力一向重视写生与创作相结合,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并多年来不辞辛劳,努力践行,实属难能可贵。

  艺术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需要天赋,更需要刻苦。作家刘震云说过,大意是: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聪明人,一种是笨人。聪明人知道找捷径,怕绕远怕做无用功,笨人不知抄近路,最笨的方法是把所有的路都走上一遍,看似无用功,却能够找到真正要去的地方。我觉得无论搞文学,还是搞艺术,还是做笨人的好。因为生活是公平的,任何付出都会有回报。从这个意义上说,笨人才是最聪明的。我想丁力大体也属这类人。他行事低调,很少炒作自己,但他埋头于艺术,以作品说话,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前行,我相信他的努力一定能找到“真正要去的地方” 。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
(2)
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20年6月10日 上午10:33
下一篇 2020年6月10日 上午10:49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