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书画展赛网首页
  2. 名家访谈

“匠大不斫 自然为归”邓代昆谈艺林巨子曾默躬印艺

“匠大不斫 自然为归”邓代昆谈艺林巨子曾默躬印艺
  曾默躬,男,书画篆刻艺术家,又称墨公、默居士,四川成都人。生于1880年,卒于1961年,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通诗文、会书法、精篆刻、善绘画、懂医术、高鉴赏。据传,著有医论医案数十卷,书画作品大多散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尚有近四百方印分三卷遗留存世。艺术界有张正恒撰文《印艺臻化境,涵盖古与今——介绍曾默躬老师的印艺》、邓代昆撰文《匠大不斫 自然为归——艺林巨子曾默躬印艺》、陈沫吾撰文《朴拙高古,一代宗师 ——曾默躬先生的篆刻艺术印象》等。
  夫我巴蜀,山水钟灵,自蚕丛、鱼凫开疆而下,其间豪俊云蒸,才士霞蔚,独举其文艺,则堪与中土抗衡,江南并辔。今单以艺术言,又单以近现代言。论书,远则有赵熙、颜楷、吴芝英、余沙园辈,近则有谢无量、刘孟伉、郭沫若、刘东父、吴丈蜀辈;言画,则有张大千、陈子庄、石鲁、冯灌父、伍瘦梅辈;谈印,则有张寔父、周菊吾、罗祥子辈。其间张大千、陈子庄、石鲁、郭沫若、谢无量、刘孟伉驰誉最炽,不啻海内称名,实早已逾国门而播声海宇矣。其余诸公,亦或讴或颂,名噪于时。然有曾默躬者,耘籽艺圃数十余载,于诗词、书法、绘画、治印诸艺,无所不能,无所不精。所作蹊径独辟,风标奇兀,高视不群。而悠悠数十年间,不独解曾氏艺者少,就知其名者亦少矣。文林艺坛,一至寂寞如斯,又焉能不为曾氏长太息乎。

“匠大不斫 自然为归”邓代昆谈艺林巨子曾默躬印艺

蝉脱鸿冥 驾驭上卿
  曾默躬氏 (1880-1961),四川成都人。或又称墨公、墨居士。博学多闻。平生雅好诗文,浸渍于翰墨丹青铁笔间。又通解歧黄之术,尝著有医案医论数十卷。复又好古而精于鉴赏,传言解放前川中刘文辉、王赞绪等军阀所藏书画则多经由其鉴定。张大千早年,好造假作伪,蒙取钱财,自知难欺瞒曾氏眼目,多有向其下话求情之时,每每恭言曰:“默老学识渊博,独具法眼,请多照拂。曾氏于学问一道,宏博精深,尝自刊印曰:“所学在儒佛道墨之间”,自负亦若此者。曾氏为人,不修不饰,率性洒脱。谢无量先生,大学问家流,亦于曾氏之学问仰佩之至。其尝对曾氏弟子名画家张正恒言:“汝师,余之挚友也,赫赫一大学问家也,余极钦慕之。忆昔抗战之时,许多大学迁移川中,教授们常聚会于茶馆,研讨学术。一次,余邀汝师同往,众怪余岂可将一又土又俗的老头子带去,与彼辈西装革履洋布长衫学者之态格格不入,大伤了彼辈的雅兴。岂知待讨论到一些学问时,汝师引经据典,口惹悬河,使彼辈黯然失色,一时,四座哑然,惊佩难已,俯首礼拜,心悦诚服。”解放后曾氏受聘四川省文史馆间,向其请教学问者大不乏,据言后来成为绘画大师的陈子庄则为其中之一。曾氏于书法,真、行、草、隶、篆皆能。其书大体以浑涵沉厚为宗,或又以清峻宕逸为尚。其所作篆、隶大气巍然,浑古无匹;所作楷字,祖述北碑,多涵隶意,布势用笔,老厚绵密,内气充盈;逮乎行、草,则不主故常,极尽变化,用笔造势,纯任自然,恣肆而不失庄重,奇宕而愈见端和,实当谓为能能者也。于绘画,则山水、花鸟、人物皆能,且多有独创。人物画尤以诸佛造像称善。于诗歌,浅近亲切,淡而能永,多与古调相契。

“匠大不斫 自然为归”邓代昆谈艺林巨子曾默躬印艺

读书不减侪辈 天闲万马是吾师
  曾氏甚重其艺,尝自订次第为:书法第一,绘画第二,刻印第三。曾氏诗、书、画、印诸艺,前三者可暂置不论,观曾氏印作,已臻大化神境,其书、其诗、其画之妙,自可以揆而推之矣,今此文旨在独举其印而试一论之。

“匠大不斫 自然为归”邓代昆谈艺林巨子曾默躬印艺

吾道干城 沉浸浓郁
  曾氏为印,大刀阔斧,纵横捭阖,心无所翳,手无所掣,心随神往,手起刀落,了无矫饰,一任天然。其于艺术,力倡“匠大不斫”,“大匠斫者希有”之说,且能身体力行,将此主张,作为自己一生为艺指归。故曾氏之印,虽二三分小作,亦能峨然呈大家气象,绝无蹇束矜弱之小家子气。既言曾氏印艺如此超绝,而天下识曾印妙者何以如此之少,知曾氏名者何又如此之少耶?揣度其由,盖在能得观曾氏印者绝少故也。曾氏甚矜负其印,罕有传世眩人之欲,一生所拓存印谱,仅止三部。尝自言曰:“《万印楼印谱》仅拓五部,极其珍贵,余之印谱,仅拓三部,更为珍贵。”而此三部印谱复又为“藏于家中,秘不示人”者。由此可知,就曾氏当时,欲观其印,则已难矣,况后人哉。今曾氏谱虽犹存世,然恨未能付梓流传。故我辈奢言知曾氏印者,实亦只当为蠡测管窥。然就此一点灵光,亦已令人折腰倾倒,若乃窥得真佛,不知复将何如也。曾氏“印谱”,计三卷,凡收印蜕三百八十二方,皆曾氏手拓平生所治印之佳绝者。据张正恒教授言,画家刘汉尝将曾氏印谱示之著名画家吴作人先生,当时,吴氏被震惊得瞠目结舌,良久方呼之曰:“一代宗师,一代宗师”。张氏或又言,1958年间,其将曾氏所治数印示与西泠印社副社长诸乐三先生,诸氏讶叹难已,由衷言曰:“汝师所作,真印中至妙者矣。不期川中竟有如此高人,我定将前往拜望之。”齐白石翁,一代宗匠也,印名满天下,不轻服人,而独于曾氏投以青眼。齐氏在其题门人《罗祥止印谱》中言:“今之刻印者,惟有曾默躬删出古人一切习气而自立。……成都曾默躬为余神交友。”白石题此,实未与曾氏觌过面,所见曾氏印亦远非其全貌,而服膺称誉已为如此,亦可以想见曾氏印艺之感人力量矣。

“匠大不斫 自然为归”邓代昆谈艺林巨子曾默躬印艺

胸无城府腹有甲兵 山情多世虑寡寿觞举慈颜和
  曾氏印艺,浑然天成,犹之羚羊挂角,香象渡河,实难觅其胎息踪迹。然能潜心细品,亦可略知究竟,今试一析之。曾氏印艺根抵,当扎乎汉印,而又能上不舍三代钟鼎尊铭秦汉砖瓦陶刻,下啜取近贤诸家同时豪俊精华。若其“所学在儒墨释道之间”白文印,“蠹鱼三食神仙字”朱文印,刀法苍劲浑朴,婀娜多姿,无不有完白山人风范。“尘垢柴康,陶铸尧舜”白文印,用刀通宛朴凝,苍劲遒丽。“驾驭上卿”、“自省轩”朱文印,用刀大气磅礴,浑劲无匹,实与吴昌硕印仿佛。迨乎“大匠不斫”、“沉浸浓郁”白文印,“吾道干城”、“元气浑仑”朱文印,用刀郁勃淬砺,恣肆汪洋,又俨然白石翁也。曾氏治印,以天然为旨趣。所作印,手无藩篱之囿,胸无成竹之累,刀随势走,势随刀生,实可谓“意在刀后,随机应变”者。所出印,杳无经营之迹,板俗之态,绵弱之气。且能弃绝套路模式,一印一貌,率意天真,穷尽变化能事。曾氏尝自言曰:“(罗)祥止于我言,白石治印,亦时需翻检《六书通》,打制印稿,余则绝无之,只需略作思考,? 即随手而刻也。布白走刀,皆乃在印面上随机而应变之,任其自然,故多天趣,此一点,昌硕、白石,皆难臻之。”故观曾氏印,犹之步入富庶好古之收藏人家,但觉珍奇充栋,应接难暇,心乱目眩,奋张难已,绝无半点索然倦怠之感。曾氏印艺,珍异既多,实难细数,今但试检其一二析而议之。“驾驭上卿”印,印面可二寸许,刀法苍凝,线条粗重,却不失流利虚灵,印面格局以老密取胜,字与字间牢接紧连,字四方与印边相粘附,使全印浑然成一体,如泰山矗面,势不可破,味之玩之,但觉古意苍茫,天趣盎然,一种鸿濛初开之美,溢夫其间。“倚此岩穴,永思窈悠”白文印,线条沉厚圆凝,用刀造画,灭迹隐端,起止无踪,全印章法,严密精谨,而却势促气舒,愈见超迈。朱文印“蠹鱼三食神仙字”,细笔涩刻,横交竖接,不板不刻,不急不徐,游刃恢恢。其画曲中见直,绵中寓刚,率意中隐经意,朴拙中露华滋。全印画积下方,紧锣密鼓,风不可透。印之上方,则将“蠹”、“仙”二字下压,留出白来,让全印立见虚灵,然“三”字则又使不下移,遂又避免了齐整板平之弊,匠心之独运可谓巧而神矣。“蝉脱鸿冥”白文印,用刀力隐去刀凿之痕,使呈见用笔之趣。用势方而用画圆,线条柔韧绵涩,力藏线中,线条粗细不一,随势而设,一任自然。庄和端雅,古意盎然。观赏此印,如人之拜见大贤哲,彼虽点威不施,而人自气摄也。曾氏天人,食古而自化,故虽直截用古,古便化而为我,人莫之能骤辨也。“天闲万马是吾师”朱印,用刀朴拙,字画或碎或崩,斑驳漫漶,俨如岁月侵噬,风化浸蚀而成,自然之美,堪与天公争衡矣。慢玩此印,则可以发现,此印之启示,实当得自于古之砖铭书法。又“万岁富贵”朱印,边栏格界,将印文分置“田”字格中,笔画纤劲如铁线。布画造局,风神疏爽,灵宕无前。玩之,令人颐解神飞,愁烦顿消。此印之出处,则可在汉瓦秦当中觅得之。又白文“广福旧居”印,刀法泼悍峻利,了无疑迟,全印被击之迹,是处可见,或轻或重,或密或稀。自然天成,俨非人为。四周印边,几被敲击去尽,斑斑点点,绝似钟鼎旧拓,古雅宜人。此印又岂非受于钟鼎泉布之迪导耶?

“匠大不斫 自然为归”邓代昆谈艺林巨子曾默躬印艺

朴以皇质雕以唐文 禹稷颜回同道
  曾氏印风多变,宏博渊雅,此数言片纸,实不可道其万一。今暂指其大略,博雅君子,好学诸公,可自研之而无碍。夫艺术之道,品议最难,盖心有所恋,见有所偏,故我之所议,未必就尽合于人之所识,前贤或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取仁取智,由人而不由我焉。

“匠大不斫 自然为归”邓代昆谈艺林巨子曾默躬印艺

墨公所作 篆隶家风 大匠斫者希有
太朴不散 养虚 匠大不斫

“匠大不斫 自然为归”邓代昆谈艺林巨子曾默躬印艺

广福旧居 镇之以无名之朴

“匠大不斫 自然为归”邓代昆谈艺林巨子曾默躬印艺

心跡喜双清 成都曾黙躬氏读金石文字书画 发潜德之幽光
如是乞食寂然长乐 深心托豪素 浑翰大雅歌投壸

“匠大不斫 自然为归”邓代昆谈艺林巨子曾默躬印艺

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 家在苏坡桥下杜公祠前

“匠大不斫 自然为归”邓代昆谈艺林巨子曾默躬印艺

曾仲子 蠧鱼三食神仙字 墨公万岁千秋
倚此岩穴永思窈悠 云根 所学在儒墨道释之间

“匠大不斫 自然为归”邓代昆谈艺林巨子曾默躬印艺

文肆质韰 荻画怀双亲

“匠大不斫 自然为归”邓代昆谈艺林巨子曾默躬印艺

肯辜页双老断机山荆举案(朱)
肯辜页双老断机山荆举案(白)

“匠大不斫 自然为归”邓代昆谈艺林巨子曾默躬印艺

五榕万梅山庄 尘垢秕糠陶铸尧舜
致寂虚守静笃超鸿蒙混希夷 日省轩

“匠大不斫 自然为归”邓代昆谈艺林巨子曾默躬印艺

怀萱堂 应物忘怀
~~~~~~~~~~~

“匠大不斫 自然为归”邓代昆谈艺林巨子曾默躬印艺

作者简介
  邓代昆,成都市博物馆书画艺术院院长,成都市文史研究馆员,成都市“非遗”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导师工作室第二届书法精英班、学术理论班结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草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省书学学会副会长,四川省美协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成都市书协会主席团顾问,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书法专委,四川省新文人画院首席顾问,成都市政协画院艺委。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主办展览22次(获奖4次)。西冷印社主办展2次(获奖2次)。书画篆刻等作品及有关文章长期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艺术作品及文章被收入多种专集。有个人艺术专著、艺术作品集及合作、参予编著书籍多种。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