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书画展赛网首页
  2. 网络展厅

江苏省书法院书家系列一一卢立彬 篇

江苏省书法院书家系列一一卢立彬 篇
卢立彬,1962年生于江苏仪征市,85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05年选调江苏省国画院,现任江苏省书法院副院长、副书记、中华草书研究院院长、东慈书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等职。
1984年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书法篆刻展,1984年书法入选上海“文汇报”举办的全国书法比赛获二等奖,1986年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中青展,第八届全国书法展。1988年在全军首届书法比赛中,草书获得全票一等奖。作品入选文化部组办的“群星奖”、国际书法30年展、中日书展、中韩书展、林散之双年展,以及省级以上书法展中参展获奖50多次。1987年在南京军区举办个人书法展,1999年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中央电视台、江苏省电视台专访介绍,发表书法论文6篇。作品被中南海、江苏省美术馆、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委办公厅、省委会议中心等收藏使用。

传承“二王”美于斯——卢立彬书法艺术浅议

王道云

 

书法之缘,我认识了卢立彬。2000年,国家文化部和江苏省政府在南京联合主办了中国第六届艺术节,我在组委会任艺术总监和总评委,负责征稿,审稿评选工作。收稿快结束时,我不由有一种感觉,精品力作太少,我们的时代要想出现真正的书法大家,必须从娃娃抓起。卢立彬送来了自己参展作品,是一幅四尺整长的草书,我认真看了一遍,过了一会又忍不住拿过来欣赏起来,作品是正宗的“二王”一路,点画,结字深浸“二王”法乳,谋篇部局老道,通篇不激不励。透出一股中和之美。作者质朴的书法,有一种爽爽的意味。对传统经典的把握可看出书家的纯朴与定性。我看着这位30出头的军旅书家,感到有一种不同凡俗的书法潜质。心里暗喜,这不正是我们江苏省国画院书法研究所要选的人才吗?展览结束后,我向时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赵绪成极力推荐,赵也同意调入画院。可真正调入却整整等了六年。
 

江苏省书法院书家系列一一卢立彬 篇

太平盛世  17cm-70cm

我们这个时代,自称书家和被称书家的人大约有500万之众,而真正能在历史上留下书名的书家,至少需经300年的历史考验,一个真正书家,首先要书法训练有素的童子功,其次要有书法的“天赋”,再其次要有“学识”,最后还得要有书家人格的“修为”。这些条件是硬件,更有许多“字外功夫”。国学经典《大学.经文》中有一段话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些话虽说是为国为民做大事的的人生修为和修为次序。但对于书法小道,倒也是书家成功的正径。卢立彬自幼喜爱书法,从家乡仪征写到军营,写到军艺,写到江苏省国画院书法研究所(曾改为江苏省书法研究院),与笔墨纸砚相伴,平静,寂寞,喜悦,苦闷,探索突破,欣慰,孜孜不倦40多年过去了。在书法艺术这条路上“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在东北军营,幸遇碑学大家沈廷毅悉心指导,在南京得到书法名家萧娴,尉天池的不倦教诲,加之同道益友的交流,无疑有益于他的书法艺术不断精进。
 

江苏省书法院书家系列一一卢立彬 篇

杨慎《临江仙词》一首 48cm-24cm
 
魏晋书法,被中国书法界看做是座巨峰,站在巨峰顶上的书法家,公认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史称大王,小王统称“二王”。卢立彬书法自始至今吃着“二王”,不离不弃。青少年就反复临习王羲之《圣教序》,《十七贴》、《姨母贴》、《寒切贴》、《快雪时晴贴》,《初月贴》、《平安.何如.奉橘》三贴《丧乱.二谢.得示》三贴,《孔侍中贴》、、、、、王献之的《鸭头丸》,《廿九日贴》,《地黄汤贴》,《十二月贴》等等经典。最近我见到他一幅八五年发表在《书法》上的作品(时年23岁)写得平和,简淡,线条绵里藏针意境高远,与晚明书画大家八大山人书法有诸多相似之处,我怎么也想不到这竟是一位23岁青年之手笔。

卢立彬学书也不是“死学”,他走的是传统书家之路,拼全力打进去再拼全力打出来,一路走来,都是进进出出。他不仅学“二王”,同时也学“二王”同时代书家,又下探“二王”一系书家王铎、傅山、转而又上溯明之祝允明,宋之米芾诸家行草。近十年又复归“二王”。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识见,不同的人生感悟,所有这些,都化入他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中,他草书创作的主流风格更多的倾向于“大王”。由于在草书中渗入北碑的方笔与转折的顿、切,他的草书比“大王”显得更加“古质”,亦即质朴无华的审美特征。而在他的小草长卷中,草法精熟,行笔简约,淡泊自然,经意于不经意中,表情达意于田园牧歌式的旷达情境,有一种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神彩。
 
卢立彬虽是以“二王”为宗,但他艺术容量很大,不因喜帖而排斥碑学,他深知21世纪书法的突破,需要碑帖结合的艺术,他在学习“二王”一系帖学时,曾下过苦功学习北碑《石门铭》。我们看他的巨幅大字草书或大字行楷书对联明显是碑帖结合的艺术。方笔圆笔并用,笔力雄厚,沉著痛快,结字堂正,气势豪迈。呈现一种庙堂气象,阳刚之美。
 
立彬虽已到了知天命之年,但对于书法家来说,正是人生艺术的壮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立彬勉之。

江苏省书法院书家系列一一卢立彬 篇

古人咏连云港诗三首 78cm-24cm

书史沧桑逾千年,巍然高峰犹羲之

———试论王羲之的书法

卢立彬

 

在艺术市场日益国际化的今天,中国书法的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王羲之书法历经千年而不衰,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奉之为圭臬。通变知常,本文将以王羲之的书法为案例,阐释书法艺术的成因与传承问题。

 

江苏省书法院书家系列一一卢立彬 篇

临王羲之草书 78cm-24cm

 

王羲之书法历经千年而不衰,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奉之为圭臬,赞其书法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故被尊为“书圣”。书圣地位的确立,不只是因为帝王的推崇,而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在艺术市场日益国际化的今天,中国书法的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通变知常,本文将以王羲之的书法为案例,阐释书法艺术的成因与传承问题。

汉字的今体书写自汉代以来已经出现,如《马王堆帛书》、《居延简牍》等,这些作品大都是汉代人社会交流的手写笔墨,实现着书写人的真性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74年在居延肩水关遗址出土的成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的《居延误死马驹册》,人称“有张芝之狂,索靖之峻,开拓草书长河之源头”,当代人称为草隶通篇奔放逸散,既大气磅礴又妙趣横生,气韵生动,似如晋人。同时,蔡伦造纸术和毛笔的制造、运用及发展,推动了汉字书写的变革。士林阶层广泛认识到驾驭毛笔尖、齐、圆、健的属性,把握用纸的品质,不仅关系到书法的品格,而且关系到书法的境界。因此,在东晋时期,既已形成了人人研究笔墨纸张,争向习摹书法的社会文化状态。

 

江苏省书法院书家系列一一卢立彬 篇

李白《将进酒》诗一首 78cm-24cm

 

王羲之出生于东晋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他对于书法的研习和崇拜,在家庭影响下已经形成。东晋琅琊王氏是显赫望族,在朝廷举足轻重,南迁后更成为一时无二的显贵,这种优越的社会地位为他学习书法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优厚条件。晋王朝“渡江”前,最有影响的书法家是卫瓘、卫恒父子,而后来卫门传人承其家范的女书法家卫铄恰是王羲之少年时的书法导师,因而逸少从卫氏所学到的是张芝一脉的草书正传。而其伯父王导是成就极高的书法大家,他把钟繇的书法名作《宣示表》传给王羲之,使之得钟繇楷书之真传。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是由多种条件与原因促成的,当然最关键的因素是王羲之立志高远、淡泊名利、弃官学书,为达到书法的仙境神韵如痴如醉、物我两忘,以至在研习书法时错把墨水当蒜泥,蘸着吃了还说香,为此,天道酬勤,终成巍然高峰。

 

江苏省书法院书家系列一一卢立彬 篇王维《山居秋暝》 34cm-23cm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不仅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标志,而且是汉字实现今体化、走向书写科学的重要里程碑。汉字的书写用笔,由王羲之通过实用追求走向了最高点,他以无白的笔法实现了中锋用笔、侧锋取势,而且精于使转、严于提案、有藏有露、有方有圆。其悬针、垂露、折剑、折钗、提顿、波转、应接等,既严守规范,准确把握了结字规律,服务于写实记事,又追求“意在笔前”,彰显书家情趣,竭力实践深涵表意的书写艺术理念,这也是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世界独有的中国书法艺术之本质特征。应当说,汉字从以文字表达为主,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这层历史的窗纸是通过书圣王羲之和他的同代人不懈奋斗,才使之洞燃天日、走向巅峰的。同时,汉字的实用书写是以易识、易写、准确、美观为客观标准的。缘于此,时至今日我们仍很容易识别他的楷书、行书和草书。从这个角度来分析,逸少的字例与此前的张芝、索靖、钟繇及后来的王献之相比较,其书作为汉字书写与书法艺术的里程碑,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至今仍传承不息,中国汉字书法艺术是一门只有博学才能成就的大艺术。孔子云:“志于道,据与德,依于仁,游于艺。”有志于中国书法艺术的人当以逸少为标志,立志、养德、施仁,方可到达书法艺术之大境。

 

卢立彬作品赏析

 

江苏省书法院书家系列一一卢立彬 篇

杜甫诗两首《别房太尉墓》《旅夜书怀》 78cm-24cm

江苏省书法院书家系列一一卢立彬 篇

临王羲之草书 24cm-14cm

 

江苏省书法院书家系列一一卢立彬 篇

陶渊明诗一首 24cm-28cm

江苏省书法院书家系列一一卢立彬 篇

孝经第一章 48cm-26cm

江苏省书法院书家系列一一卢立彬 篇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8cm-24cm

江苏省书法院书家系列一一卢立彬 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78cm-24cm

– END –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