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5日,英国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 (Anish Kapoor) 个展正式亮相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作为安尼施·卡普尔在中国的首次美术馆级个展,此次展览呈现了艺术家横跨35年的重要艺术创作,展出了一系列气势恢宏、自成一体的装置作品。
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学术顾问,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担任艺术总监,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担任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和北京太庙艺术馆执行馆长岳洁琼担任策展人,并邀请伦敦蛇形画廊总监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 (Hans Ulrich-Obrist) 担任策展顾问。本次展览是对卡普尔视觉艺术语言的深入探索,更是中英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致辞
本次展览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致辞
本次展览策展人、太庙艺术馆执行馆长、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岳洁琼致辞
英国文化协会中国区艺术项目总监、英国驻华使馆文化艺术参赞莫睿女士表示,非常荣幸能够跟中央美院美术馆进行长期合作,此次展览是卡普尔在中国北京的首次个人大型展览,相信他的作品会给中国的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体验
英国里森画廊亚洲总监董道兹作为卡普尔先生指定发言代表表示,虽然卡普尔未能亲自到场,但他由衷地希望人们能够通过此次展览的呈现感受到他的热情与感谢
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担任主持人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表示,多年前在纽约曾经看过卡普尔先生的作品,其规模、体量乃至背后所折射出的思想和观念都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时值2019年秋天,安尼施·卡普尔在中国的首次个展以盛大的规模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太庙美术馆同期展出,使中国观众能够全面了解这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家的艺术面貌,亲身体验其艺术魅力。本次展览是传统与现代的一次对话,并兼具东西方多元文化背景融合和深层的开拓视野,这将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在挖掘美育教育、推广大众美育的有力探索,同时也是中英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展览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在致辞中谈到,或许人们在许多重要国际美术馆和公共空间,如泰特现代美术馆、凡尔赛宫、罗马现代艺术美术馆、芝加哥千禧公园等都曾经领略过安尼施·卡普尔那糅合东西方精神,并与环境完美结合的大型作品带来的视觉震撼。此次卡普尔来到北京,在富有现代文化精神的中央美院美术馆和最具中国文化象征性的太庙艺术馆同时展出,将呈现一次难得的东西方多元文化观念间对话与碰撞的展览。中国观众将共同见证卡普尔对材料、形式、技术和东西方文化的深入探索。此次展览将呈现艺术家横跨35年的重要艺术创作73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共展出60件作品,包括4件气势宏大、充满张力的重要大型装置作品与56件重要公共项目作品模型;在太庙艺术馆将展出13件情绪饱满、源自心智和灵感的雕塑作品。
太庙艺术馆执行馆长、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岳洁琼表示,太庙艺术馆是紫禁城古建群中的一部分,拥有近600年的历史。在这样的空间中展出当代艺术作品别具意义。她希望卡普尔的作品与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对撞可以引发观看者的思考,并激发中国艺术家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
展览现场
艺术家本人指定发言代表里森画廊亚洲总监董道兹则认为,“卡普尔的作品忽然是出现在你的面前,似乎是上帝之手做出来的,在作品面前不需要多考虑制作的过程,观众只需要面对完美的作品,还要材料本身。其实艺术展览也一样,展览开幕大家过来现场观看,在展览背后蕴含着各种复杂的工作、协调、争吵和情感的投入,这也是这个展览的魅力,还有他的活力。”
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是当代雕塑装置范畴非常重要的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1954年出生于印度孟买,现工作居住于伦敦。他先后在伦敦弘赛艺术学院和切尔西艺术学院就读。他曾于1990年代表英国参加第44届威尼斯双年展,并荣膺“Premio Duemila新秀艺术家奖”,并于翌年成为“特纳奖” 得主。他的创作以带有极简主义色彩的大型装置作品而著称,红色蜡块、不锈钢反光镜、粉末是他常用的创作媒介。每个作品都涵盖了卡普尔对世界和自我意识的探索、对时间和空间的追求,从而形成一场现象与精神之间的对话。
他擅长将理性与感性结合,相比较极简主义构成上常使用的直线、长方体或三角形等稳定元素,他更愿意加入一些感性元素,比如不规则的线和细节,借以丰富作品构成,带来更多变化与感性元素,同时使用纯度高的色彩,赋予作品极强的视觉效果。
此次个展的另一部分还将于11月11日在太庙艺术馆展出,拥有600年历史的太庙,由体量巨大的建筑与庭院构成,卡普尔通过一系列不锈钢与颜料雕塑对空间的反射和折射,与宏伟的建筑与历史进行前所未有的对话。
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1月1日。
《致心爱太阳的交响乐》,2013
不锈钢、蜡、传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