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
王羲之《旃罽胡桃帖》
敦煌石室临本
1900年6月21日,敦煌莫高窟道士王圆禄无意中发现了后来被称为“藏经洞”的莫高窟第17窟,千年墨迹重见天日,一下子震惊了全世界。敦煌遗书打破了纸寿千年的宿命,奇迹般地保存了1600多年的古代墨书真迹。
最早有题记的敦煌写卷为《大般涅槃经》,为西晋时代所书。敦煌遗书前后跨越了700年左右,历经十多个朝代,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学、书法等领域,是年代最久远、延续最完整、数量最庞大的中国书法宝库。
在中古漫长的历史时期,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僧俗百姓,都以最大的虔诚抄写、捐献佛经。十几个朝代的书体文本汇集到莫高窟寺院,真实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实际使用文字的所有面貌。
从书法史的角度看,写卷的作者,与魏晋南北朝的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隋唐的褚遂良、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等诸名家为同时代人。也就是说,在700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中国书法字体隶变完成后向唐楷过度的全过程,敦煌藏经洞都以手书墨迹的形式完整保留下来了。
藏经洞写经书法数量之巨大、书体之多姿、笔法之变异、风格之奇巧、功力之深厚,令人叹为观止。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完整、最鲜活的原始档案,对研究三千年中国书法史,特别是书体演变和最终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中国书法的基因宝库
在印刷术尚未发明的年代,佛教的日益盛行,使佛经的手写本供不应求。所以很多人去买抄好的佛经。由此催生了中国书法史上最大的书法群体——经生,也形成了一个专门的书法流派——写经体。
敦煌写经体,就是魏晋时期带有隶书、魏碑味道的楷书,这种写法一直延续了很长时间。为了看起来比较醒目易懂,一般佛经不用草书来写,而是用楷书工工整整地写。
《道德经》抄本
末尾有详细题记
敦煌写经中的书法精品比比皆是。著名评论家周绍良先生这样评价敦煌写经书法的艺术水准:《众经别录》的书法,“后世的赵孟頫未必能抗手”;《春秋谷梁传集解》写本,“也可与褚遂良比美”。
藏经洞里的篆、楷、草行、楷
敦煌写卷始于西晋,扩于北朝,盛于隋唐,终于五代、宋初,这是中国书法发展最关键的时期。敦煌的数万卷写经中,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体俱全,翔实地记录了汉字在隶变完成后向楷书过渡的全过程。
在敦煌遗书中的两件残存的《篆书千字文》中,可以看出其中很重的楷书味。它上承魏晋,下启宋元,在篆书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以楷书大家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为楷模的正楷书法,强有力地影响了全社会,周正、端庄、圆润、整饬的楷书形态基本定势。但敦煌楷书视野更加开阔,尽显风流。
敦煌经生书法技巧炉火纯青,艺术表现淋漓尽致,传世精品不胜枚举。楷书从魏晋开始发展演变几百年,到唐代终于结出了最丰硕的果实,而敦煌遗书中的行草书也在隋唐时代达到了巅峰。
唐代以后,王羲之书法已经深深地渗透进敦煌大地,融入到敦煌书法家的血液之中,敦煌卷子里随处可见“二王”遗风。
从东晋王羲之敬慕张芝临池学书,到唐宋敦煌经生追捧兰亭墨迹,千百年来,南北书风互相渗透,兼容并包,共同铸就了中国书法的繁荣盛世。幸运的是,这一过程被敦煌藏经洞数万卷写经生动、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