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书画展赛网首页
  2. 艺坛快讯

手绘椅“变身”现实椅:奉贤街区里的快乐上学路

元宵过后,开学日近。上海奉贤奉浦街道韩村路上,孩子们奇思妙想的手绘椅子图片“变身”街边的近百把椅子,配合情景墙绘,为奉浦孩子们打造出一条“快乐上学路”。
近年来,社区更新是城市发展中的热词。过去很长时间,不少更新案例使得老旧社区再次焕发活力,不一样的是此次微更新的所在地是一处相对略新的区域,更多面对的是孩子,以及其背后带来的家庭归属感觉。
手绘椅“变身”现实椅:奉贤街区里的快乐上学路奉贤,位于上海南部。其名来自2500多年前,孔子弟子言偃来此地游历讲学,故取奉先贤之意为名。清雍正四年(1726年)置奉贤县,相比奉贤千年的历史,奉浦街道则是一个新的地名,被评为“奉贤最美街区”的韩村路与奉浦大道平行,沿途多是居民小区,并紧挨着多所学校,街边餐饮店和特色小店,是周边居民和学生日常途经的、生活化的马路。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造物实验室、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奉浦街道办事处与社会力量(四叶草堂)共同打造的“快乐上学路”就位于韩村路上。据奉浦街道办事处主任李晓芬介绍,奉贤新城的大量产业人口居住在奉浦,他们的孩子们大部分在韩村路上学,“快乐上学路”可以零距离服务新城居民的孩子们,链接亲子校园、社区、城市和产业关系。
近百把椅子如何来到此地?
“快乐上学路”上,最为突出的标识是各种形态、带着天马星空想象力的椅子。这些椅子源自2021年世界城市日(10月31日)的百椅艺术展。当时展出了奉浦几百名儿童绘制的座椅畅想图,这些椅子或科幻风,或风趣幽默,或融入社区环境,表达了孩子们对未来社区椅子公园的畅想。同时,奉浦街道邀请在校学生、建筑工人、外卖小哥等加入到椅子设计中,并联合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等专业团队,开展了百椅艺术展系列活动。手绘椅“变身”现实椅:奉贤街区里的快乐上学路

2021年世界城市日,奉浦百椅艺术展

手绘椅“变身”现实椅:奉贤街区里的快乐上学路

2021年世界城市日,奉浦百椅艺术展

此后几个月,策展团队深入社区、进入小学举办设计工作坊,收集到了来自奉浦社区的几百个孩子充满童趣的创意。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学生设计师们帮助深化他们的想法,设计细节和制作工艺,并通过社会资助实现落地社区。手绘椅“变身”现实椅:奉贤街区里的快乐上学路

小朋友绘制的座椅畅想图

手绘椅“变身”现实椅:奉贤街区里的快乐上学路

小朋友绘制的座椅畅想图

手绘椅“变身”现实椅:奉贤街区里的快乐上学路

小朋友绘制的座椅畅想图

开学伊始,路过的小朋友和家长被这片新的风景吸引,驻足欣赏、坐下感受。其中,肖塘小学学生慈怡梦以蛋为原型,设计了高低不同的蛋形椅子,这些椅子从地面凸出,表达梦想的孵化过程;小马椅的设计者是奉教院附小的学生胡佑骐,他将“骑马上学”的梦想寄予在“小马椅”中。同济大学创意学院博士张丁伟与社区共创为其配上的墙绘也借鉴孩子的儿童记忆元素,以游乐园的场景展开。旋转木马、儿童滑梯、摩天轮、马戏团表演等画面,引起不少共鸣。类似椅子和墙绘互相呼应的还有“月亮椅”背后的星空、“花坛椅”背后,万物生长,以花衬画的景象。手绘椅“变身”现实椅:奉贤街区里的快乐上学路手绘椅“变身”现实椅:奉贤街区里的快乐上学路

奉教院附小学生设计的小马椅,以及后方游乐场墙绘

除了孩子们的创意外,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周洪涛的“生长椅”、上海工艺美院教师邢岩的“老虎玩具椅”点缀期间。据周洪涛介绍,“生长椅”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些椅子的框架结构,但它会与社区生活、植物变化、居民活动等共同“生长”。除韩村路外,“生长椅”也落地在法国玛格萨克城堡花园、上海杨浦四平社区等,其与自然契合的生长动势在展示社区活力和生命力量的同时,也号召更多的社会力量服务社区。
周洪涛也是此次活动的策划人,在他看来,这是一次社区更新背景下的社会实验,一次模式探索。与居民共创的作品,不仅成为城市空间艺术的一部分,还赋予了功能、教育与文化元素。儿童作为城市的未来和家庭的希望,其实是创意无限的,设计师和社区需要从孩子的视角重塑城市,打造儿童友好城市,使得创意和设计可达,服务社区家庭和老幼。
艺术如何有效地参与城市更新
从美术馆辐射周边的零星艺术社区项目,到2021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将展场从原本滨江沿线,深入到各个社区之中,从某种程度上探索了艺术如何有效地参与城市更新,并通过实践探讨艺术在激活社区、为社区赋能等方面的最新理念。在城市空间艺术季中,周洪涛担任四平社区的策展人,在此之前他还曾主持同济大学和四平路街道共同发起的“四平创生”行动。四平社区与奉浦社区不同,四平社区位于同济大学附近,是老工人新村集聚地,有7成以上老公房建于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公共空间环境相对老旧,设施也不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然而依托同济知识经济,此地的更新具有更深层的意图是将相对老旧的社区与同济大学校区、创业园区相连,这就需要在理念上同时满足高密度工人社区人群的活动需求、休憩休闲的空间和创新创业的空间。手绘椅“变身”现实椅:奉贤街区里的快乐上学路

四平社区

手绘椅“变身”现实椅:奉贤街区里的快乐上学路

四平社区—“诗歌单行道”上海城市艺术空间季 图

而奉浦社区属于奉贤新城,其空间密度并不大,但新城积聚的产业带来了大量年轻人,然而相比产业的快速发展,此地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而韩村路一带集中了很多中小学,“快乐上学路”便是着力服务孩子,用儿童友好的环境吸引人、留住人,以提升社区幸福感。
在周洪涛看来,一个友好的城市应该是步行友善的,行人与城市的交互界面应该是亲近、温暖而可以依靠的。无论是四平街道还是奉浦社区,公共艺术与椅子结合等功能化的策略,一方面可以满足空间艺术提升的需求,同时给百姓带来实惠,让艺术展演行为结束后,社区居民可以长久受益。“艺术功能化是我微更新的方法之一,因此打造具有城市空间和文化属性的城市家具就变成我最喜欢的一种方式。”
城市微更新的不断拓展,也让 “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概念日渐落地,这不仅切实提升了各类老旧社区的生活质量、解决民生问题,同时不少城市更新的产物也变成了社区更新中充满个性的经典案例。手绘椅“变身”现实椅:奉贤街区里的快乐上学路

四平社区—儿童游乐场 上海城市艺术空间季 图

比如同样由同济大学参与改造的、位于杨浦四平社区的NICE 2035更新项目也是将社区变成城市创新的源头,引导在地居民成为社会创新力量,并由创业者、院系、企业、政府等共同汇聚资源,形成生长型的社区生态系统。NICE COMMUNE(好公社)集共享厨房、精品咖啡、展示长廊和创意办公为一体,并包括了多个实验室项目,其中一层的设计由孟菲斯派创始人之一安东·西比克(Aldo Cibic)完成,他的工作室也在其中。
在上海有无数个这样的角落和一系列扎根社区的逆向创新项目。小到一个晾衣架、一件墙绘,大到社区的改造、场所的更新,再由此衍生出关于维护历史、保留底蕴等层面的讨论,以及人才引进、设计立新、创新创业等领域的拓展。无疑,世界上少有城市在此领域以如此速度发生着变化。
在城市微更新中有一些“网红化”的趋势,似乎用一些可供打卡的标识、加入咖啡等业态可以迅速导入年轻人群,继而激发社区活力、重建社会关系。然而,网红业态的简单复制也会削弱城市生态的多样性。城市更新不是一次性的,需要回应社区居民日常生活诉求,也需要随社区和社群的变化而迭代。
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中,“上海的模式可以借鉴,不同社区需要抓住自己的特色,解决自己的问题,不仅提升物理更新,更要探索模式,引进和培养人才,让更新可持续,有创新,也希望这条‘快乐上学路’持续生长,惊喜不断。”周洪涛说。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