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书画展赛网首页
  2. 艺坛快讯

守望苏州河②|融入日常,百年建筑保护的“由点及面”

“苏州河”是上海开埠的历史见证。相比于黄浦江,具有更加人性化的空间尺度,在这条河流的两岸,不同年代的故事像沉积岩一样堆叠。沿岸分布有四行仓库、上海总商会、圣约翰大学、近代以来上海第一个加油站、“面粉大王”荣宗敬的福新面粉厂、杜月笙的私人粮仓等百年建筑。
“苏州河两岸的历史风貌非常突出,比起黄浦江而言有自己的特色。在我们的规划里,一个重点是衔接上海全市的风貌保护体系,对于周边的历史风貌区、历史风貌街坊进行研究和落实,挖掘这些建筑里的文化底蕴。”城市规划专家卞硕尉对澎湃新闻说。在《苏州河规划》中,上海市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提出了“由点及面”的概念,期望从宏观上对于风貌保护做出引导。澎湃新闻在走访中也充分感受到,一直有那么一批建筑师正在努力让这个地区的历史与文脉在城市的今天中得以留存下来。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推出的“‘守望’苏州河”系列中,本篇着眼于苏州河两岸历史建筑的多样性保护与再利用,展现苏州河规划中对于建筑保护的差异化与整体策略。

傍晚时分,从曲阜路地铁站出来,由两条地铁线路相交的目的地透露出这座城市高速运转的模样:商场、写字楼灯火通明,和逐渐暗下去的天色不同,它们有着自己的生物钟。同一条马路上,高档住宅以另一种方式表明这个区域的繁华。乍一看,这里和市中心其他的“黄金地段”无异。
当然,这个距离人民广场仅一站地铁、如今并入静安区的地方还有隐匿在夜色中的另一面,或许在白天更加清晰可见。从曲阜路向南拐进浙江北路,苏州河出现在你眼前。它好像以长而蜿蜒的河流作为主体,以自己的速度,“固执”地向你讲述它的历史和现状。于是,你注意到了著名的四行仓库、上海总商会,可能还有它们背后的一大片里弄小区。守望苏州河②|融入日常,百年建筑保护的“由点及面”

苏州河沿岸今貌

守望苏州河②|融入日常,百年建筑保护的“由点及面”

1955年9月16日黑白风景明信片上海苏州河图

从当下来看,热闹的商业区无疑是这里面向城市的“正面”,在长期失落的历史中,沿苏州河的那一面都被相应地当成“背面”。然而,在更长的时间之前,在近代城市化刚刚开启的时候,恰是沿河的那一面,被视为与外界发生联系的大门。
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苏州河沿岸是上海航运的起点。晚清时期,出洋考察的使团从苏州河取道,再前往他处。1884年,苏州河北岸三百渡桥(今福建路桥)桥头建成出使行辕和奉祭航海女神妈祖的天后宫,为使团提供住处与庇护。天后宫开放之后,官宦、游子,或是信众都汇聚于此。晚清《竹枝词》曾记载当时盛况:“天妃圣母有行宫,赫濯声灵四海同。护国庇民多被德,各商演戏谢神功。”1915年,朝代更迭之下,天后宫为上海总商会接管使用。守望苏州河②|融入日常,百年建筑保护的“由点及面”

陆勇《清末苏州河 小沙度附近》纸本水彩 2021

守望苏州河②|融入日常,百年建筑保护的“由点及面”

陆勇《苏州河俯瞰》纸本水彩 2021

天后宫里的戏台逐渐沉寂,而苏州河畔的“戏”仍在上演。除了见证官方的对外交流,一百多年前,苏州河的北岸曾是万商云集的大码头。小麦、茶叶、生丝等通过河道源源不断地运往市内。由于这段S型河岸靠近北京路和南京路,地价又远低于苏州河南岸,商人们在这里纷纷建起了大大小小的仓库。此后,随着民族工业和民族金融资本的崛起,一批银行、钱庄又在这里建造了许多储存抵押物的仓库。
延续丰富的历史肌理
在苏州河岸的仓库群中,名气最响的莫过于四行仓库,也就是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四家银行的联合体仓库。四行仓库由通和洋行在20世纪30年代初设计,是当时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建筑物。而它如此出名的原因则来自另一段历史,即电影《八佰》中刻画的抗战故事。
事实上,苏州河畔的历史建筑远不只四行仓库,而苏州河留下的遗产也不只有工业文化。河流两岸在历史中积累了不同的肌理,以静安段苏州河为例,除了大量的工业遗存,这里还是海派文化的发祥地和红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守望苏州河②|融入日常,百年建筑保护的“由点及面”

2019年5月29日,上海,从苏州河对岸远眺四行仓库。

“苏州河两岸的历史风貌非常突出,比起黄浦江而言有自己的特色。在我们的规划里,一个重点是衔接全市的风貌保护体系,对于周边的历史风貌区、历史风貌街坊进行研究和落实,挖掘这些建筑里的文化底蕴。”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和空间艺术研究中心工程师卞硕尉向澎湃新闻介绍道。在整个苏州河市区段,沿线涉及愚园路和外滩两处历史文化风貌区,以及11处历史街坊,其中包括大量的里弄建筑,以及圣约翰大学等公共建筑。因此,苏州河风貌保护和黄浦江完全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
“黄浦江两岸过去主要都是大厂房,后来在改造过程中,除了保留几栋有价值的建筑之外,其他地方都以绿地功能为主,”李天华向澎湃新闻说道。相比于黄浦江,苏州河两岸的历史建筑呈现出更加丰富的状态。
由于这些历史建筑形态的多样性,它们在改造过程中也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位于南苏州路四川中路口的中石化上海石油第一加油站上建于1948年,是近代以来上海的第一个加油站,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在苏州河两岸的贯通过程中,相较于过去相对单一的功能,建筑师章明和团队对此进行了改造,兼顾加油功能的同时,在二层的露天平台打造了咖啡馆,供人们休憩聊天。守望苏州河②|融入日常,百年建筑保护的“由点及面”

改造后的第一加油站

位于苏河湾地区的新泰仓库建造于1920年,由当时的英商泰利洋行设计并经租。主要是由4家租赁仓库所组成。上世纪五十年代,仓库由上海商业储运公司接管,之后几经易主。2004年,新泰仓库旧址以建造历史悠久和建筑特色而被列入“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录,此后经过修缮,保留原有的清水砖墙,并且针对未来的使用功能,对内部进行重新装饰并进行加固施工。如今,仓库在功能上已经更新为企业总部大楼,休闲文化中心与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它其实是从较小的尺度出发,经过更新,和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卞硕尉说道。守望苏州河②|融入日常,百年建筑保护的“由点及面”

新泰仓库旧址

M50艺术区(莫干山路50号)是上海较早对于工业遗产展开保护和再利用的地方。“走入M50,右侧是当时的车间,1999年以前这里都是大通间,没有隔断,摆放的是厂房机器。1999年以后这里的定位是“春明都市产业园”,其实很凌乱,什么都有,有大饼摊,做煤球的,养猪的……”M50相关负责人黄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回忆了当时的情景。
随着2000年后不少画廊的入驻,大家发现原来园区可以往艺术园区的方向走。目前,园区内的建筑都属于历史保护建筑,里面有自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60年代,再到90年代,包含各个年代建造的。这些建筑的外立面的改建是需要申请的。园区正门口的独栋建筑是整个园区内最早的建筑,建于1937年,有装饰风格。7号楼的马赛克砖瓦建筑则是上世纪70年代的工业风建筑。由于厂房的不同年代建筑是随着其发展而逐步建成的,因此这里的建筑编号并没有规律可循。此外,园区里有水塔,锅炉房等各种厂房建筑。其中,厂区的锅炉房是一个木制的尖顶,经过改造后,成为了香格纳画廊。守望苏州河②|融入日常,百年建筑保护的“由点及面”

M50(莫干山路50号)园区入口

“M50是近20年来在业界被认为规划改造较好的案例。”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对澎湃新闻说道,“随着时间的发展,苏州河沿岸的这些历史遗存建筑也好,资源也好,怎么来活化利用,我认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第一代的M50到了今天,它实际上本身自己也在迭代。这其中的一些业态都会在变。我认为业态可以变,但是作为一个历史、有保留价值的这样的一些历史建筑,历史遗迹,需要长久保留下去。”
不同区段的差异性发展
郑祖安在《上海历史上的苏州河》一书中写道:苏州河大致分为“三段”,其开发时间与地块功能各有特性。东段自河口至河南路桥。因河口衔接外滩,近代化时间较早,该区块集中领事馆、医院、戏院、社会机构等。中段自河南路至新闸桥,遍布银行仓库、商业栈房,与水运相关的商业行号。西段自新闸桥以西,中外资本与民族工业同构成沪西工业区。
基于沿岸的区位特点、功能基础和资源禀赋,《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苏州河规划》)将苏州河全域分为三个区段:内环内东段(长寿路桥以东)是“上海2035”总体规划明确的中央活动区范围,打造高品质公共活动功能;中心城内其他区段(外环高速-长寿路桥)体现上海城市品质,实现宜居宜业的复合功能;外环外区段定位为生态廊道,实现生态保育和休闲游憩功能。守望苏州河②|融入日常,百年建筑保护的“由点及面”

苏州河老工厂分布

“其中对于不同的区段如内环内东段,西起长寿路桥,东至黄浦江,地处城市中心区域,涉及黄浦、静安、虹口三区,现状主要以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为主,建成度和环境品质都相对较高,从河口至西藏路,曾隶属于英租界和公共租界,集中了大量公共性的历史风貌建筑,从西藏路到长寿路,曾作为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同样集聚了较多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公共建筑、工厂和里弄住宅等。因此,该区段作为中央活动区组成部分,发展基础最好,历史文化资源最为富集,规划以高端商业、金融、文化、旅游等核心功能为主,理应成为苏州河的形象代言和活力地标。”程鹏对澎湃新闻说道。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区域分院总工程师李天华向澎湃新闻说,历史建筑不同的再利用策略取决于建筑在历史上的区位与它们本身的功能,“苏州河两岸的历史建筑原来就在上海核心地段,这决定了它可以做一些公共、商业、文化的功能,” 李天华说,“而从建筑本身的特点来说,历史建筑分成好几类,例如仓库很难改造成住宅,从法规上执行起来也会有障碍;老的里弄建筑,由于建筑本身的特点,人们的情怀,改造成商业功能是更加合适的,它本身其实是为了居住而设计的,未来同样可以用于居住的,还是要看建筑本身的一个适用性。”
由点及面的历史性城市景观
位于四行仓库西侧的新闸桥曾是见证城市繁华的交通要道,这里聚集了大量的仓储建筑,其中最有名的包括北岸“面粉大王”荣宗敬开办的福新面粉厂。与之相比,南岸杜月笙的私人粮仓在今天并没有那么有名,但人们仍然可以去透过它们想象昔日上海商界的风雨。守望苏州河②|融入日常,百年建筑保护的“由点及面”

1947年地图中的福新面粉公司

守望苏州河②|融入日常,百年建筑保护的“由点及面”

今天的福新面粉厂

随着时间推移,粮仓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只留下建筑的骨架。2017年,设计师汪昶行接手杜月笙私人粮仓的改造,试图还原其历史原貌。他从一开始就犯了难,“为了改造杜月笙的私人粮仓,我们首先是去查资料,包括上海市档案馆还有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但是我们发现这栋建筑所在区域的照片与文字史料都是缺失的,”汪昶行向澎湃新闻记者回忆道,“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方面这栋建筑一直都不是作为一个公共空间使用的,另一方面它在建筑设计上没有那么有名,并非邬达克这样的建筑大师所作。所以我们在查资料这一块是受挫的。”守望苏州河②|融入日常,百年建筑保护的“由点及面”

改造后的杜月笙私人粮仓,如今的1908粮仓

杜月笙私人粮仓的前身是建于1908年的中国通商银行第二仓库,如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为了尽可能地重现建筑原貌,汪昶行和团队沿着苏州河岸来回地走,“从外滩一直到长风公园,我们在这样一段路程中去寻找和这个建筑同时期建造的房子长什么样,然后再进行推演,比如用了什么材料和颜色,”汪昶行说道,接下来,他们还采访了曾在那一带长大的居民,用他们的回忆来丰富建筑的细节,最终对它进行了外立面和内部空间的还原,将百年原结构木梁木柱保留并裸露出来。如今,新生的粮仓总共有三层,包括书店、八号桥艺术空间以及汪昶行的工作室Nong Studio。守望苏州河②|融入日常,百年建筑保护的“由点及面”

1908粮仓内部

守望苏州河②|融入日常,百年建筑保护的“由点及面”

1908粮仓内部

相比于四行仓库或是邬达克设计的上海啤酒厂等历史建筑,“1908粮仓”并没有那么出名,但如今建筑的外观也得到了尽可能的复原。像汪昶行这样的设计师还有很多,他们的努力让这个地区的历史在城市的今天中得以留存下来。而在《苏州河规划》中,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提出了“由点及面”的概念,期望从宏观上对于风貌保护做出引导。
“我们在苏州河规划中对风貌保护有所突破,以前上海的风貌保护都是点对点的保护,可能周边的环境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我们在规划里面其实就提出了‘由点及面’的概念,把建筑以及一些文化功能的线路串联起来,便于下一步在做更具体的建筑和地区改造方案时,能够有一个方向性的指导。”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和空间艺术研究中心工程师卞硕尉向澎湃新闻介绍道。
根据《苏州河规划》,由点及面的保护结合了“历史性城市景观”理念。这一理念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于2011年通过的一份《建议书》,认为历史性城镇景观是“文化和自然价值及属性经历史层累积淀而成的城市区域,其超越了以往‘历史中心城区’或‘建筑集合体’的概念,包括了更广泛的城市背景及其地理环境。”因此,相较于过去将保护重点放在建筑纪念物上,如今的规划更加关注整体的环境,从对于单体建筑的保护转向对街坊格局乃至周边区域的整体保护上。守望苏州河②|融入日常,百年建筑保护的“由点及面”

蜿蜒的苏州河静静地在时间中存在着。

相较于黄浦滨江所构成的鲜明的城市印象,苏州河以更加细腻的方式展现与承载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果说黄浦江两岸更像是城市的‘客厅’,是向客人展示的场所,那苏州河给人一种‘卧室’的感觉。不同的定位决定了不同的发展方向。”李天华这样形容道。
如今走在苏州河边,你好像能看见近一百年前居住在河边的人们的生活,这些痕迹静静地在时间中存在着,没有打扰今日的人们来往的脚步,而是一起走向城市的明天。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