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美术高峰论坛·重庆”评审结果公示

    根据全国美术高峰论坛相关规定,经论坛评审委会专家评审和排重系统筛查,“全国美术高峰论坛·重庆”评审结果已经产生,现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公示自2020年9月30日起至10月10日止。

  在公示期内,有异议的个人,可向“全国美术高峰论坛·重庆”组委会办公室提出。提出异议者,须采取书面形式,写明提出异议的事实依据、个人真实姓名、地址邮编和联系方式等。联系人及电话:倪子众 010-59759695。联系邮箱:meishuluntan@163.com。


                “全国美术高峰论坛·重庆”评选结果
序号 作者 题目 最终级别
1 蔡峰 西南美专附中民族班略论 入会资格
2 曾小凤 “中国形象”的审美叙事与建构——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当代性”探询、历史回望与再思 入会资格
3 陈德洪 空间转向:川美艺术创作流变 入会资格
4 崔文涛  试析美术馆在引导不同美术门类创新“跨界”与“归位”动态平衡中的作用与思路 入会资格
5 董龙昌  中国当代美术批评话语体系建构问题研究 入会资格
6 段运冬 20世纪重庆北碚风景的图像表现 入会资格
7 冯石 另一部版画史“理想的建构——角度、目的与方法” 入会资格
8 黄常春 中国高校美育面临的困境及育人模式探究 入会资格
9 黄靖涵 守正与创新——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方位与价值 入会资格
10 贾炜 敦煌壁画慈悲图像在动画电影中的展现:以鹿符号为例 入会资格
11 李波  世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对弘扬中华民族主体意识、建构中国当代美术的思考 入会资格
12 李春阳 从“无问西东”的借用谈艺术的民族个性与人类共性 入会资格
13 李峰 当代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的批判性立场与价值取向 入会资格
14 李富 当代性在新时代中国美术创作中的体现 入会资格
15 李海磊 双向传播与互融共生——跨文化语境下丝绸之路美术比较研究 入会资格
16 李竹  重庆雕塑民族化探索的历史语境与场域建构(1940-1960) 入会资格
17 连淼 新时代 新气象——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探究 入会资格
18 梁世伟 庞薰琹画展在重庆中印学会的始末与考辨 入会资格
19 梁嵩 通向“自我美育”:大学美育的当代使命及实践教学建设 入会资格
20 刘凡 艺术的疗愈功能与艺术家的作用——后疫情时期的再思考 入会资格
21 刘佳帅 跨文化视域下中国美术现代性建构中的西方美术形象 入会资格
22 刘琪 跨文化研究中的“无问西东”与中外文化交流中“文明互鉴”的关系——以澳门美术发展史为例 入会资格
23 孟现思 悲壮情怀与崇高理想:革命美术彰显现实主义精神 入会资格
24 彭莉、张明亮 从形式语言重构到价值理念重塑——当代水墨的话语形态与演变脉络 入会资格
25 浦军 中国山水画的设色:以花青和赭石为中心的二元体系 入会资格
26 屈波  “全美育”模式的探索——以网络虚拟社区美育为例 入会资格
27 邵笔柳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叙事方式与语言创新 入会资格
28 司开国   《战斗美术》与1939年重庆抗战美术青年的“呐喊” 入会资格
29 宋晓旭 后疫情时代下社区美育的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入会资格
30 孙列、东野升珍  中国当代美术的价值担当与话语体系建构 入会资格
31 王半农  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方法论问题 入会资格
32 王建新 历史灾变的启示——后疫情时期艺术再思考 入会资格
33 王培蓓  新时代沂蒙精神的传承及影像表达的意义 入会资格
34 徐国喜 摭谈水墨精神弘扬与时代精神图谱的共筑 入会资格
35 杨灿伟 镌刻时代,留下温度——中国现实主义美术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担当 入会资格
36 杨雷 让批评精神成为鼓舞新时代中国美术不断进步的力量
——以华君武作品为例
入会资格
37 杨雅健 挑战与建构–谫谈后殖民主义理论语境下中国当代美术批评的发展 入会资格
38 于鞍宁 浅析现代陶艺作品的“系列化”创作 入会资格
39 张光山 传承与创新——构建新时代山水画的“写意精神” 入会资格
40 张涌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民版画 入会资格
41 赵凌云 弘扬民族主体意识与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当代美术建构 入会资格
42 赵志红  写生的百年之变与当下意义 入会资格
43 郑岗  当下学院美术教育中的美育意义 入会资格
44 郑石如 跨界与重返——中国当代美术演进思路刍议 入会资格
45 郑志刚  觕窥与针砭:当代学校美育的使命与实践 入会资格
46 朱澄 明清时期重庆美术叙事 入会资格
47 左小康 关于抗战时期徐悲鸿在云南劳军画展的考证 入会资格
1 包洋 从地域性到当代性——20世纪以来的江南美术格局及其消长关系 入选
2 宾泉 “抗疫”雕塑创作与传播模式探析 入选
3 蔡敏、王乾榕 湖北国画家群体与“体制内创新”(1976-1985) 入选
4 曹斌  新时代中国画“视觉图像”建构 入选
5 曾分良 审美的困惑与观念冲突 入选
6 陈超  新中国红色题材雕塑的发展及其当前问题思考 入选
7 陈都 构筑美术精英与普通民众之间的桥梁 入选
8 陈蕾 新批评理论视域中席勒风景画的“原始精神” 入选
9 陈胜临  对症下药:“抗疫美术”的创作与批评 入选
10 陈雨桐 中国现实主义美术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担当 入选
11 窦永锋 文化融通与精神回归——新时期主题性美术创作经典谱系的生成衍化 入选
12 范墨 传统壁画对于20世纪水墨人物画发展影响研究 入选
13 冯菡子  两地一线牵——20世纪岭南画派在澳门的延续与发展 入选
14 冯鹤天驰 基于历史性的现代形态与政治性的新时代中国当代美术的话语建构 入选
15 付红妹 北宋尚意书风的原创性及当代意义 入选
16 甘子月 后疫情时期艺术再思考——作为一种可能性的艺术 入选
17 高原 后疫情时期艺术再思 入选
18 耿德法 建国时期革命历史主题性风景画探索 入选
19 贡恺远 互联网视阈下艺术教育普及推广的实践与趋势初探 入选
20 韩文超 《时代漫画》与漫画的时代——略论鲁艺以来中国漫画的时代性 入选
21 郝斌 人民性·民族国家意识——理解中国现实主义美术的一个视角 入选
22 何卫平 黄土地的视觉方位——20世纪80年代中国油画中的陕北高原及其价值构建 入选
23 何禹珩 组织起来:从新华日报美术组到四川美协1949-1966 入选
24 胡宏鑫 霍夫曼艺术的独异性特征及其文化推广价值研究 入选
25 黄浩龙 抗战时期美术中的重庆叙事 入选
26 黄皓珂 无经验的手工——川美实验性漆艺的创作语境和方法 入选
27 黄文祥 李可染重庆时期的山水画略论 入选
28 金婷婷  试论四川地区清代墓葬建筑“瓶花”雕刻装饰艺术 入选
29 李朝霞、鲁大为 美术制度与中国当代美术发展(1949-1989) 入选
30 李程 乌叔养在“西南公路时期”的木刻创作——以《西南公路》杂志为中心 入选
31 李军  少数民族地区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时代性与思考 入选
32 李俊 绘画造形“观” 入选
33 李松林 美育的当代使命与实践体系建设——解析“绘画艺术”与“视觉图式语言”之间的孪生关系 入选
34 李泽龙 重庆大轰炸——塑造“轰炸记忆” 入选
35 李中诚 在现实主义中熔铸时代精神——皮尔斯符号学视域下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方位与价值探讨 入选
36 李子豪 从漆画与综合材料绘画的视角看美术门类的跨界与归类 入选
37 廖紫俨 透视性凝视下的风景——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风景画中的空间实践与权力逻辑 入选
38 林夏瀚 当代公共艺术的乡村嵌入与发展 入选
39 刘乐 电影如何溢出屏幕——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当代艺术与电影的延展 入选
40 刘礼宾 概念的黑洞和语言的飘零 入选
41 刘童成 四川版画描绘的时代图谱 入选
42 刘雄峰  宗教与艺术研究中心受容与融合:文明互鉴视阈下的艺术再现——以日本的道教美术为中心 入选
43 柳国良 “云时代”美育实践体系建构的三个向度  入选
44 罗乐 渎神与悖论:作为共同体的《最后的晚餐》 入选
45 吕杰璋  从学院派美术教学看主题性与非主题性绘画构图创作 入选
46 马梅 战“疫”为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方位和价值 入选
47 倪葭 对“骑鱼童子”纹的猜想 入选
48 潘潇飞 初探东西方艺术对话平台     入选
49 邱启雄  国潮热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话语体系的本土化转型 入选
50 屈菁 中国当代美术创作“抗灾叙事”的价值建构 入选
51 石磊 陪都时期重庆地区民众教育馆美术活动探究 入选
52 宋力  二律背反与共存——关于当代性与新时代中国美术创作的思考 入选
53 宋学勤 当代“艺术介入乡村”的价值担当与话语建构 入选
54 苏鑫 归去来兮——林风眠重庆时期艺术精神再认识 入选
55 孙国良 被遮蔽的灾难 入选
56 孙鹏  乡关何处——对近年来川美艺术创作中与“在家”意识相关的作品分析 入选
57 唐萍 西南与西北——当代中国西部油画美学的地域形态比较 入选
58 田雨婷 从庄学本西行摄影看中国当代艺术的构建 入选
59 宛俊勇  自我性: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立场表达 入选
60 王雷鸣 综合材料绘画在新时代美术创作中“跨界”与“归位”  入选
61 王胜选  跨文化比较:清中期宫廷艺术与法国罗可可艺术的审美 入选
62 王鑫  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研究综述 入选
63 王岩松 城市壁画的未来走向 入选
64 王宇涵 张宏山水画形式构成的现代特征 入选
65 王周迅 惊鸿一瞥:李焕民作品中的生命意识 入选
66 吴克军 不谈主义——当代美术创作认识与方法论 入选
67 吴亚娜 艺术的正统谱系 入选
68 肖芳凯 新儒所及: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历史视角 入选
69 熊沁 数字图像技术与绘画新语言 入选
70 徐保亮  中国美术在世界美术格局中的经验范式研究 入选
71 徐然 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方法论探析 入选
72 徐裕 中国当代绘画对传统视觉文化的重读 入选
73 薛畅 当代儿童绘本创作中的原始主义绘画基因 入选
74 荀武 中国当代美术的“跨界”与“归位”思辨 入选
75 阎学武  圈粉 吸粉 固粉 ——浅谈公共美术馆中的大众美育 入选
76 燕敦俭 鉴古为新——关于古代中国绘画史的图载文化因素及时代精神的反思 入选
77 杨锋 建设主题山水画与新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 入选
78 杨天才 新时代下当代美术批评形态之构建 入选
79 杨喜 生活的镜子——中国影像艺术与新日常 入选
80 杨晓雨 跨界与归位:现当代生态美术实践 入选
81 杨阳 民国时期《上海画报》对于刘海粟艺术的传播与推介 入选
82 易善炳 民众的精神家园 心灵的栖息之地——当代美术主题创作与中华文化主体意识的构建 入选
83 俞方洁 云南与南亚早期艺术文化交流 入选
84 张红霞  论手工艺之当代“心灵价值”取向 入选
85 张立喜 新时代中国当代美术话语体系建构思维探析 入选
86 张湫逸 论艺术史学研究方法中的图像学与风格学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适用性 入选
87 张嫣格 民国时期‘美术家’社会身份的觉醒 入选
88 赵黎畅  一场“集体潜意识”的觉醒 入选
89 赵丽娅 克孜尔石窟第205窟阿阇世王闻佛涅槃闷绝复苏图解析 入选
90 赵文琪 当代藏族题材美术创作与发展探析 入选
91 赵文悦  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与地域话语争端————论1946年重庆美术界内部的一次争端 入选
92 郑梓程 游牧:全球化视野下香港本土水墨的创作与变革 入选
93 朱金华 新媒体视域下中国当代美术的民族主体价值 入选
94 朱小坤 题识、印章、身体图景与女性身份重塑——朱新建《美人图》解读  入选

原文出处: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
(3)
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20年10月1日 上午3:19
下一篇 2020年10月1日 上午4:24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