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寻广胜——梅莹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中国美术馆17日讯  201915日下午3点,“再寻广胜——梅莹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山西省文联主席张根虎,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美术报》总编辑、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人民画报书画院院长白景峰,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牛宏宝,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彭锋等参加了展览开幕式。

  画家梅莹从2014年开始临摹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壁画,历时三年半的时间创作临摹了广胜寺几乎全部壁画,共407平方米,包括流失在海外的四铺壁画。此次展览作品包含最具代表性的大型壁画《十二圆觉图》(元代)、《药师佛佛会图》(元代)、《太宗巡行图》、《元杂剧图》等。

    

  “再寻广胜——梅莹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说:“梅莹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她的画真实、灵活,透露着虔诚的希望。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艺术殿堂,应该吸纳所有对美术、对文化,特别是对祖国文化遗产有着深厚情感的作品。这次展览得到了广泛关注,这是社会文化环境对一个艺术家探索追求的一种响应。山西大地上的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和雕刻艺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也感谢梅莹不计辛劳、不计功利长期沉浸于艺术创作中,我们才得以感受到壁画艺术的光辉。 ”

  “再寻广胜——梅莹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山西省文联主席张根虎在开幕式上致辞

  山西省文联主席张根虎参观展览后说:“文化是一种国家艺术,为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在我国最高的艺术殿堂,举办‘再寻广胜’——梅莹艺术展,这是山西省艺术界的骄傲。山西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历朝历代的精彩壁画。从作品中可以看出梅莹扎实的绘画功底和娴熟的笔墨技巧,这次展览给大家呈现出了热腾腾的文化大餐,对山西的文化艺术,特别是对美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

  “再寻广胜——梅莹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美术报》总编辑张晓凌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美术报》总编辑张晓凌说:“梅莹女士通过创作临摹广胜寺壁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艺术传承最好的一种方式,她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她是带着自己的理解与美学理想,让我们领略到广胜寺壁画特有的色彩和线条。她的壁画作品不仅有美术价值,更具有社会价值,是对历史的传承。”

  “梅莹的创作临摹和修复,不仅延续了广胜寺壁画的生命,而且将‘小我’融入了历史文化的‘大我’之中。尽管梅莹的作品是对原有壁画的创作临摹,但她的作品中凝聚的信息和能量,要远远超出她个人的范围。从她的作品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梅莹娴熟的绘画技巧和高雅的情趣,而且能够领悟到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彭峰给予梅莹极高的评价。

  “再寻广胜——梅莹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画家梅莹在开幕式上致答谢辞

  艺术的观念,随着时代和文化的不同而不同。随着现代性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在18世纪欧洲确立起来的现代艺术,被接受为唯一正确的艺术。现代艺术推崇创新和审美,与此不符的艺术,通常被贬低为原始艺术、部落艺术、民间艺术、民俗艺术、宗教艺术、工艺美术等等,难登高级艺术的大雅之堂。然而,从人类历史上来看,现代艺术只占有非常短暂的时间。在漫长的艺术史中,绝大部分时间和绝大部分文化中的艺术,都不以创新和审美为主要目的。历经数千年不变的埃及艺术,目的是文化传承,丝毫不因缺乏创新而减损它们的艺术魅力。同样,文化传承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目的。在谢赫的“六法”中,就有传移模写。多亏艺术家的临摹,历史上的艺术杰作才能够延续至今。在很长时间里,传移模写不仅是艺术传承的唯一方式,也是艺术家自我修行的重要方式。

  梅莹在开幕式致答谢词时表示,感谢艺术,也感谢这些壁画作品给她带来的快乐、辛劳、艰难、成长和历练。“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我们的传统文化太好、它精彩、精妙、博大精深。我作为一个艺术家我愿意坚守和传承它。我愿意做一个辛勤的园丁,让我的花园里开满鲜花,花香满园。我愿意不惜智慧与劳作,让我的果园里果实累累,蔬果飘香。我愿意不惜汗水和守望,让我的菜园绿色的无公害的蔬菜绿油油的成排成行。”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116日。

  “再寻广胜——梅莹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展览现场

  再寻广胜——梅莹艺术展

  前言

  艺术的观念,随着时代和文化的不同而不同。随着现代性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在18世纪欧洲确立起来的现代艺术,被接受为唯一正确的艺术。现代艺术推崇创新和审美,与此不符的艺术,通常被贬低为原始艺术、部落艺术、民间艺术、民俗艺术、宗教艺术、工艺美术等等,难登高级艺术的大雅之堂。然而,从人类历史上来看,现代艺术只占有非常短暂的时间。在漫长的艺术史中,绝大部分时间和绝大部分文化中的艺术,都不以创新和审美为主要目的。历经数千年不变的埃及艺术,目的是文化传承,丝毫不因缺乏创新而减损它们的艺术魅力。同样,文化传承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目的。在谢赫的“六法”中,就有传移模写。多亏艺术家的临摹,历史上的艺术杰作才能够延续至今。在很长时间里,传移模写不仅是艺术传承的唯一方式,也是艺术家自我修行的重要方式。画家梅莹从2014年开始临摹广胜寺壁画,三年半如一日,完成了96幅总面积超过四百平米的壁画作品的临摹,包括流失在海外的四铺壁画,同时对原作做了修复。梅莹的创作临摹和修复,不仅延续了广胜寺壁画的生命,而且将个人小我融入了历史文化的大我之中。尽管梅莹的作品是对原有壁画的创作临摹,但正因为如此,她的作品中凝聚的信息和能量要远远超出了她个人的范围。在梅莹的作品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她娴熟的技巧和高雅的趣味,而且能够领悟到有来自宗教、文化和历史的内涵。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著名策展人彭锋

  展出作品:

“再寻广胜——梅莹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元代·炽盛光佛佛会图(120cm×345cm)×6 纸质 创作年代:2014年-2017年

“再寻广胜——梅莹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龙王祈雨图(120cm×345cm)×6 纸质 创作年代:2014年-2017年

“再寻广胜——梅莹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太宗巡行图(120cm×345cm)×2 纸质 创作年代:2014年-2017年

“再寻广胜——梅莹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王宫尚宝图(120cm×345cm)×2 纸质 创作年代:2014年-2017年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
(0)
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19年4月13日 下午10:13
下一篇 2019年4月13日 下午10:40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