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美协数字艺术艺委会年会暨智能时代数字艺术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

5月16日,中国美协数字艺术艺委会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智能时代的数字艺术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学术中心召开,共同探讨数字艺术在智能时代的创新发展路径。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中国美协数字艺术艺委会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数字艺术艺委会秘书长费俊,副主任王志鸥、洪荣满、靳军,副秘书长王雷,委员王帅、王乔、师丹青、吕继刚、李洋、高峰、盛瑨、覃京燕和以及有关工作负责人出席。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艺委会工作处副处长贺绚绚主持年会。

年度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与会人员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相关章节,深刻理解习总书记关于“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关于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的重要指示。本次会议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来自全国数字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及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艺术在智能时代的创新发展路径与行业标准,搭建学术交流与实践合作的高端平台,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数字艺术的教育、产业与创作的机遇与挑战。

640-213

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致辞

王平首先代表协会向专家们表示问候,他在致辞中说,数字艺术是最能体现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艺术门类。数字艺术已成为推动文化创新的核心力量,本次会议旨在搭建学术交流与实践合作的高端平台,助力数字艺术在艺术美学、技术哲学、社会伦理等维度的深度探索,推动其在跨领域融合、文化传播与国际交流中的实践创新。作为美协的重要组成部分,艺委会是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的重要平台,是履行美协职能的重要抓手。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希望各位专家展现艺委会专家的责任和担当,推动艺科跨界融合,展现新思路、新气象。

640-214

中国美协数字艺术艺委会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致辞

廖祥忠在致辞中说,中国美协数字艺术艺委会作为国内数字艺术专业高水平的学术机构肩负战略重任,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艺术伦理体系和评价标准,确立世界范围内数字艺术的中国学派。在人工智能时代深入探索艺术美学、技术哲学、社会伦理等领域,发现真问题,做出真研究,检验真成果。开拓跨领域融合,构建协同生态,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时代机遇与挑战,紧扣民族复兴伟业,将技术核心深度融入文化强国建设主战场,真正实现科技赋能与文明传承的双向奔赴。

640-215

中国美协数字艺术艺委会秘书长、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费俊汇报艺委会章程草案及2025年度工作计划

费俊汇报了数字艺术艺委会章程草案及2025年度工作计划。章程草案包含了对数字艺术的概念界定、举办活动的相关工作要求和各项日常规范。工作计划中提出了数字艺术艺委会今后的工作重点。与会委员围绕章程细则、行业标准制定等议题展开热烈研讨,为艺委会未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建设性意见。

640-216

领导和与会专家委员们参观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在研讨会开始之前,专家们共同参观了校园和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了解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和在教学改革方面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在国际舞台上所取得的优秀奖项和显著成绩,以及目前正在推进的 AI 改革方案及具体举措,为数字艺术的当代发展助力。

640-217

贺绚绚主持工作会。王志鸥、洪荣满、靳军、师丹青、王雷发表主旨演讲

下午的研讨会由费俊主持。数字艺术艺委会副主任、北京黑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艺术总监王志鸥,副主任、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科智媒体艺术教研中心主任洪荣满,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靳军,清华美院教务学术主任师丹青,副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王雷分别以《科技艺术讲述中国文化故事》、《开放的美术馆:数智时代的策展前景与挑战》、《数字艺术生产方式与传播创新》、《数据的艺术转译与学科交叉》、《中国传媒大学数字艺术学科的25年》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分享了数字艺术在科技赋能、文化叙事、策展实践等领域的前沿成果。专家们聚焦 “智能时代的数字艺术”,就 AI 对艺术教育、创作与产业的影响展开深度对话,提出了 “构建人机协同的艺术新生态”“强化数字艺术的人文价值导向” 等重要观点。

640-218

委员王帅、盛瑨、李洋、覃京燕、王乔、吕继刚、高峰发言

廖祥忠在总结发言中强调,未来必然进入到人机协同创作的时代,如何驾驭AI、保持人的主体性是数字艺术艺委会在人工智能时代必须思考的问题。

640-219

会议现场

640-220

参会人员在中国传媒大学明德楼前集体合影

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美协数字艺术艺委会在数字艺术发展新征程上迈出坚实的步伐。与会各方达成共识,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化合作、协同创新,挖掘数字艺术在新时代美术中的发展潜力。中国美协数字艺术艺委会将在智能时代以未来为向度,以世界为坐标,以中国文化为基座,以高质量行业标准聚焦学术引领、国际传播与青年人才培育,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助力数字艺术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载体,为中华文化对话世界提供全新方式,回答“艺术何为”的时代之问。

供稿|中国美协艺工处

图|中国传媒大学

原文出处:中国美术家协会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
(0)
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25年5月22日 下午11:17
下一篇 2025年5月22日 下午11:21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