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书画展赛网首页
  2. 艺坛快讯

一周艺术人物|京沪宁个展里的“完美时刻”与“不止午后”

近日,北京、上海、南京都举办了不少中外知名艺术家个展。在北京红砖美术馆,美国艺术家詹姆斯·李·拜尔斯带来了四十年间的观念艺术作品,英国艺术家克里斯多夫·勒·布伦则以不同方式穿梭于他的“林与木”。在南京逸空间,艺术家余启平个展“不止午后”开幕,观者似乎置身书房中一场魅惑稚拙的梦。在上海,收藏家乔志兵、画家郑文、艺术家张健君分别展现了收藏和创作中的自我。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话题人物及热点事件。

中国北京 | 英国艺术家克里斯多夫·勒·布伦
亚洲首次美术馆个展,抽象作品里的“林与木”
一周艺术人物|京沪宁个展里的“完美时刻”与“不止午后”

克里斯多夫·勒·布伦  摄影:Aliona Adrianova

3月19日,英国艺术家克里斯多夫·勒·布伦(Christopher Le Brun)亚洲首次美术馆个展——“观·觉:抽象作品1974-2020”在北京红砖美术馆揭幕。此次展览涵盖了勒·布伦跨越近五十年的绘画以及雕塑作品,展现了“抽象”在勒·布伦创作中所形成的独特表达,同时,也揭示了其艺术本质上的形式性。
“双联画”(Diptych)是勒·布伦作品中具有显著特点的一种形式,被并置的两块画布通常有着深浅两种色调区分,这样的结构一方面回应了大脑将两只眼睛的视线融合在一起时所做的图像瞬时合并,另一方面指向了创作中覆盖与揭露,明与暗,动与静等丰富的二元性。就像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没有单一的来自作者的声音一样,勒·布伦认为:“这些双联作似乎抹去了创作者的固有呈现,而展露了有关绘画的本质。”一周艺术人物|京沪宁个展里的“完美时刻”与“不止午后”

克里斯多夫·勒·布伦,《植茎结构1》,2018  铜

林与木是勒·布伦创作中的重要主题,“林冠线”(Woodlines)系列起源于艺术家的版画创作,“刻”的动作呈现了一种对森林、树木及开辟道路的直观类比,通过对方法(与构图)的大量简化,将此前作品中的形象层层剥离,只留下了其最基本的内容。另据悉,本次展览于3月20日正式开幕,将持续至5月9日。(文/王诤)
北京 | 美国艺术家詹姆斯·李·拜尔斯
个展“完美时刻”,呈现观念艺术先驱的创作历程
一周艺术人物|京沪宁个展里的“完美时刻”与“不止午后”

詹姆斯·李·拜尔斯

3月19日,美国艺术家詹姆斯·李·拜尔斯(James Lee Byars, 1932 – 1997)中国首次大型个展——“詹姆斯·李·拜尔斯:完美时刻”,在北京红砖美术馆开幕。作品涵盖装置、行为、雕塑和视频等多种媒介,五十多件作品以及文献资料全面展示了这位传奇观念艺术先驱跨越四十年的职业生涯。
开幕现场,在红砖下沉的圆厅,两位身着连身黑色长袍的表演者在近2米高的黑色锥形台上相对而坐,二人头部通过一只亮粉色帽彼此相连,构建出一个静谧场域——如此再现拜尔斯行为艺术《呼吸(两人一帽)》的表演现场,自然令到场观众纷纷驻足。而《十人一帽》更贯穿整个展览现场:一条带有十个帽子的亮粉色织物串联着十位身着黑衣的表演者,他们穿梭于展厅、园林、人群,并突然闯进新闻发布会的现场……一周艺术人物|京沪宁个展里的“完美时刻”与“不止午后”

詹姆斯•李•拜尔斯,《问题的哲学之椅》,1996

策展人闫士杰介绍说尽管拜尔斯没有来过中国,在日本潜心游学、生活10年的经历,让他对东方文化充满迷恋,“东方的禅宗和日本的能剧启发了他独特的艺术创作,日本成为他艺术实践的起点。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华丽与极简、死亡与永恒,他将明显对立的概念融入作品,探索美学与灵性之间的相互作用。”
椅子,作为人体的扩展或替身,在拜尔斯的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如他临终前一年的作品《问题的哲学之椅》(1996年)所示:一个置于八米高的红色丝质帐篷中的空置金色椅子,让人联想到古希腊将宝座留给神灵,给观者思考和追问的空间。本次展览设有文献区,观众可以通过阅读对拜尔斯的创作思想和艺术实践脉络有更深刻的了解。展览于3月20日正式开幕,将持续至5月9日。(文/王诤)
南京 | 艺术家余启平
个展“不止午后”:书房中魅惑稚拙的憩梦
一周艺术人物|京沪宁个展里的“完美时刻”与“不止午后”

余启平

艺术家余启平个展“不止午后”前天在南京逸空间对外展出。余启平原是南京的画家,现居上海,1980年代即供职于《江苏画刊》,后曾旅居日本多年,这段生活阅历让艺术家接触了日本画和大量现代艺术作品。余启平喜欢贯休、梁楷、牧谿,喜欢禅院与高僧的古意高远。
《红房子》可以说代表了余启平曾经的艺术线索,在前几年创作的“风吕系列”系列中,新的风格出现了。“风吕”直译于日语中的“洗澡”一词,纵观整个时期的创作,却并未找到一丝和风意蕴,余启平说他只是在借题发挥。借“风吕”一词表达中国文人绘画的传承,其背影有艺术家的个人经历,也有明代文人绘画的艺术线索。一周艺术人物|京沪宁个展里的“完美时刻”与“不止午后”

余启平《试问卷簾人》纸本设色 2020

在策展人付晓彤看来,余启平的画,像春日午后伏案小憩的一场梦,像文雅之地的一场欢愉,魅惑又稚拙。那间书房,是一个正经儿读书人的标配书房,明镜娟洁,案牍纷纭,文房用具一应俱全。那个庭院,是一个正经儿读书人理想中的庭院。那座城池,总会令人惦记,远游四方,归来满是亲切。画中人是读书人,他自适、狡黠,与其说沉浸读书之乐,不如说得意于自己经营布置的安身之所。画中的那个人不顾及画外的观看,在自己的“桃花源”或怡然自得,或纵情声色。
作品中,余启平营建了平行时空,制造了戏剧冲突。在他的画中,艺术史画册上常见的屏风、围墙、城门、楼阁、花窗,都成为他实现场景转换的道具;而那些在明代文人笔记里读到的笔墨纸砚、史书小说、假山、清玩、棋盘,都成为他将不同场景聚合在一起托物。这种转换场景是并置,聚合氛围感也是并置,同时也有不同自我的并置。(文/宗禾)
上海 | 收藏家乔志兵
个人收藏展,呈现对艺术收藏的“直觉”
一周艺术人物|京沪宁个展里的“完美时刻”与“不止午后”

乔志兵

日前,“乔志兵收藏展I 美感”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举办。收藏家乔志兵将在自己的私人收藏中挑选十二位国内外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并从其个人经历的角度出发,分享他对于当代艺术收藏的态度和心得。展览试图体现艺术如何通过影响个体,与时代和地域建立起微妙的连结。一周艺术人物|京沪宁个展里的“完美时刻”与“不止午后”

“乔志兵收藏展:美感”展览现场

作为当代艺术收藏家,乔志兵用“美感”“情感”“灵感”来归纳自己长期以来的收藏线索。在他看来,收藏关乎个人直觉,并不需要复杂的权衡,关键是要去体会艺术作品带给自己的直观感受。未来他将有计划地用展览方式表达自己对收藏的理解,在本次首先推出的第一部分“美感”,将从视觉的角度出发,探寻艺术作品在形式上给观者带来的启发。
这些参展作品将包含绘画、装置和影像等不同创作媒介。艺术家和收藏家之间如何相互识别、吸引和交流,又如何共同成长,这一过程不仅反映出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也反映出他们共同经历的时代。在展览现场的一段视频中,乔志兵介绍了自己的收藏历程,他从2006年开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在他看来,收藏当代艺术是证明自己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一种方式。“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外的资本、藏家都撤退了,一下子开始重视中国藏家了……那个时间段,你可以慢下来去谈艺术,去选择作品。”乔志兵在视频中回忆道。(文/钱雪儿)
上海 | 画家郑文
个展“静观万象”中的笔墨敘事与教学实践
一周艺术人物|京沪宁个展里的“完美时刻”与“不止午后”

郑文

3月20日,“静观万象——郑文山水画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幕,这是画家郑文迄今为止最大型、最全面的个人展览。展览分区呈现了郑文早年的园林作品、古画解析作品以及近期的小青绿设色作品,还以文献展板方式展现她的山水画研究和教学历程。
展览通过作品梳理了其山水画教学、展览和学术活动。从早年的园林山水写生到后来对宋元山水传统的格法研究,再到近来对于明清小青绿山水画的吸收,画面的变化源于其自己的节奏,以及对传统的理解和对时代的感知。一周艺术人物|京沪宁个展里的“完美时刻”与“不止午后”

郑文《园之语》 绢本设色 2020

作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副院长,在美术教育的阵地上郑文耕耘了二十多年,她以山水画创作和教学中的问题为中心,以研究的态度进行创作和策划,成为近年来上海山水画界瞩目的展览和现象。
作为一位上海本土成长起来的艺术家,郑文最为直接地接触了上海画坛几十年来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之间的风云变化,她能以宁静的内心世界包容纷繁复杂的世象。在传统书画和现实园林中,郑文与古为新,以女性温婉柔润的特质娓娓道来关于山水画的笔墨敘事,她的画淡雅而沉着,扫除当代城市人的浮躁不安,也为当下观者呈示了穿越百年或隐或现的文脉线条。展览将持续至3月28日,3月26日晚将举行“游观林泉”雅集。(文/黄松)
上海|艺术家张健君
沉浸式作品探讨自我、自然与时间
一周艺术人物|京沪宁个展里的“完美时刻”与“不止午后”

张健君

艺术家张健君于1955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1989年移居美国,现任上海纽约大学艺术教授,工作居住于纽约和上海。他曾在世界多地办过展览,包括伦敦皇家艺术研究院、OCAT西安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等。
张健君自八十年代开始抽象绘画创作,之后他又开始接触不同的媒材,从互动性装置、行为艺术、摄影到雕塑以及绘画,以不同的艺术语言来表达个人对于人类和宇宙本源的思索,追究存在的本体状态。同时,他的作品也试图探讨多元文化,以及传统东方文化与当代文化之间的关系。
2021年3月18日,张健君展览“人迹”在上海chi K11美术馆开幕,这是其作为K11 Art Foundation (KAF)与皇家艺术研究院合作的艺术家驻留项目的成果。一周艺术人物|京沪宁个展里的“完美时刻”与“不止午后”

张健君展览“人迹”现场图

展览以三个部分呈现张健君对人类、自然和时间作为整体存在的探索。展馆中,张健君以水墨和炭笔描绘不同族裔、不同身份的现代人物肖像,并将其与仿古典雕塑形成对比,启发观众对于不同时代或文化背景的人的关联性思考。同时,张健君打造了一个镜廊空间,试图让观众沉浸到能折射自我到空间中,意在强调专注自我,通过镜面各种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而在最后的板块,张健君希望观众将“你人生中最开心的经历是什么?你人生中最悲伤的经历是什么? 你想对100年后的人类说什么?”这三个问题的各自答案写在展区的墙壁上,进行共同创作。(整理/陆林汉)

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admin@cn5v.com